她是一位特别的“90”后,拥有绝佳音乐才华的她,在第一次拿起指挥棒后,便一直舞动了大半生,也是中国第一个登上外国歌剧院的指挥;
她是一位艺术家,也是一位播种者,将艺术的种子种下,不仅收获了许多优秀的“爱乐女儿”,也让福建土楼有了奏响世界的交响乐......很难有一个词,可以概况她的一生。
五一期间,由中央电视台综艺频道推出的艺术分享节目《我的艺术清单》推出特别策划《艺术家们》,邀请了重量级老艺术家,从“艺术”和“创作”的角度出发,展示在他们铭心岁月中印象深刻的文艺作品,以及艺术家们对美的艺术和美的人生的追求与思考。本期节目拜访了著名指挥家郑小瑛,下期要同大家见面的是画家陈家泠先生。
“艺术清单”里的音乐人生
喜欢交响乐的人们,或许听过她的名字,或许听过她的音乐——
郑小瑛,指挥家、教育家、音乐社会活动家。汉族客家人,年出生于上海,94岁。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位交响乐·歌剧女指挥家,中央歌剧院终身荣誉指挥,郑小瑛歌剧艺术中心艺术总监。
在漫漫的艺术人生中,她曾成功在二十多个国家指挥演出,获法国文学艺术荣誉勋章和两枚俄中友谊荣誉勋章,中国歌剧事业特别贡献奖,文华指挥奖,中国文联、中国音协“金钟奖”终身成就奖,全国三八红旗手等。
《我的艺术清单》从郑小瑛的一场名为“铿锵玫瑰”的“爱乐女重聚”音乐会现场作为叙事的起点,通过艺术追寻人生,在娓娓道来的深度对话中,挖掘了她一生的起承转合,以及走上指挥家人生道路、不断追寻音乐梦想、培养“爱乐女儿”、晚年译配歌剧等人生故事,展现出一位艺术家波澜壮阔的个人史诗。
对于这样一位音乐界的“泰山北斗”,在她的艺术清单里,有哪些难忘的作品呢?沿着时间线与生命线进行探索,沉浸在文艺的纯粹世界中,郑小瑛的艺术清单记叙下她的音乐人生,也是她成为艺术大家背后的“精神食粮”。
《桃花江是美人窝》《义勇*进行曲》《开路先锋》《卖报歌》等歌曲,是她成长路上一路相伴的经典音乐作品;与作曲家刘湲合作的交响音诗《土楼回响》,是她寻根问祖后的灵感之作,也是让世界听见中国的重磅作品;厦门南音曲目《百花图》,是她对于传统音乐融合发展的助力;由鲁迅作品《伤逝》改编的《紫藤花》,以及《托斯卡》《茶花女》《弄臣》等歌剧,是她在艺术生涯中的不断创新、中西合璧、洋戏中唱的优秀作品。
步履不停的“爱乐”故事
“我的艺术生涯正是从50岁才开始。你说我能做什么,我就在跟生命赛跑,利用最后的一点时间,做一点自己想做的事情,就是这样。”
为了走入郑小瑛闪闪发光的人生,主持人*跟随这位个性鲜明的“90后”,一起去音乐厅演出、在家中闲坐聊天、参观她的衣橱、看着她翻译歌剧,在这些点滴的深入相处中,感受她步履不停的爱乐故事,也勾勒出一个艺术家富足的精神世界,侧写出艺术在个人精神成长史中的有益作用。
比如对于音乐,她有自己的独到见解:“音乐不是让你懂不懂的问题,它是给你一种感受,它是一种精神上让你唤起你某种共鸣,启发你的智慧的。所以我想通过我对音乐的理解,跟大家分享,让大家靠近交响乐。”
如何在新媒体上给观众分享音乐?她有自己新潮的讲课方式,“我的那个讲座受欢迎可能是有道理的,因为我非常看中深入浅出的方式,我们应该知道最重要的那些内容,但是要用通俗的语言,不要把这些刚刚想要入门的观众又吓跑了。”
在一次到广西的大山中采风,她被当地人们对音乐的天生热爱所震惊,感慨道“那时候我很年轻,给我奠定了一个很基本的东西,艺术、音乐就是人民创造的。”94岁依旧坚持伏案工作,对于未来她说“希望让我在有生之年再译配几部好的歌剧,能够带那么一两个热爱的人继承这个东西,我就瞑目了。”
在首期节目的最后,*与郑小瑛也以一个温暖的抱抱结尾,这位可爱的老人近百岁高龄,依旧为自己热爱的事业坚持着。工作与生活,是她人生的交响乐,走过半生,她的感悟既有温度又有深度,充满着人生的智慧,闪烁着艺术的伟大,展现着艺术对人生的无尽滋养。
(中国日报北京记者站杜娟)
来源:中国日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