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势磅礴的金沙江楚雄段是块红色阵地,而坐落在金沙江南岸的木高古是个红色彝寨。
木高古位于滇中武定县白路镇境内,距离县城有80多公里,那层层叠叠具有彝族建筑文化特色的房屋点缀在山箐间,是一个典型的传统古村落。在中国工农红*二万五千里长征中,为摆脱滇*的围追堵截而北上抗日,红一*团千里迢迢赶到武定,并宿营在木高古,红*指战员和彝家人民结下了深厚的情谊,成为彝家儿女们世代传颂的歌谣。
那是年5月,中国工农红*一*团攻破武定县城后,打开国民*县*府的粮仓,把粮食等分给了贫苦农民。在一个*昏时分,红一*团的一部分红*队伍赶到了木高古,就在这里安营扎寨。
红*到木高古后,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宣传革命*策,并在寨中央显眼的大照壁上写下了“夷民们团结起来,实行不交租、不还债”等宣传标语。木高古地处高寒山区,粮食作物主要为玉米。宿营在这里的红*严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等价购买彝族群众手中的玉米。虽然彝族群众没有富余的粮食,但还是把家里仅有的玉米卖给了红*,彝族妇女还主动帮助红*连夜推磨玉米面、缝补衣服。彝族汉子们从大山里背来干柴,在寨中央的场坝里燃起篝火,借着熊熊的火光,吹响了悠扬的跌脚调,用欢歌笑语欢迎红*到彝家山寨,红*指战员们加入了欢乐的舞海中,一支支醉人的彝家山歌和一首首豪壮的革命歌曲,组成了一部*民大团结的交响乐曲,久久地在木高古上空回荡。
在欢歌笑语中迎来了黎明,嘹亮的*号声唤醒了彝家儿女们,红一*团在寨子里宿营了一夜后,又将北上抗日,家家户户把仅有的一点玉米炒面送给红*……当红*离开山寨时,还送了一些生活用品给彝族群众,彝族妇女杨李氏帮助红*连夜推磨了五升玉米面,红*为了感谢她,送给她一块纱帕、一丈黑布、一口锅。(舍不得用的那块纱帕,新中国成立之后,捐献给有关部门作为红*过武定的文物之一。)在那个场坝的石坎上,红*向彝族儿女们讲革命道理,彝族儿女们感悟到只有紧跟中国共产*,才能过上甜蜜幸福的生活。
时光走过了86年,红一*团写下的“夷民们团结起来,实行不交租、不还债”等大幅标语,依旧清晰地留在寨子的墙上。年9月23日,被楚雄彝族自治州人民*府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红*标语周围筑起了围墙,修建了木窗,对那些褪色的红*标语重新涂描,红*标语也成为了武定县一个红色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当木高古彝族儿女们看到墙面上的红*标语时,似乎看到当年宿营在彝寨里的红*又回到了山寨。
而今,木高古是一个日渐富裕的彝寨,也是一个红色彝寨。随着木高古红*标语被打造成为“武定红色文化教育走廊”,每天都有来自不同地方的人到这里追寻先辈们的足迹,探寻这一道道历史印迹,追忆革命历程、接受红色洗礼、锤炼*性修养、传承优良传统,为践行初心和使命贡献力量。
(作者:李宏荣单位系武定县*协)
转载请注明为来源《民族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