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茉莉花茶,最直接的印象,莫过于香
1.茶香
茉莉花茶的香,属于你无法忽略的那一种:一盏茶推到跟前,花香透过茶汤弥散,澄澈,轻灵,满室芬芳,喝上一口,花香沁人心脾。
这种香,大俗大雅,上得了庙堂国宴,下得了市口茶馆。即便不懂茶的人,也很容易喜欢上它,用时下流行的话来说,就是“美好得十分直接”。
喝花茶,起先只是文人雅士的小众爱好,引花香入茶,让茶叶吸附香气,这个动作,称为熏茶,亦作“窨茶”,制得的茶则称为“香片”。元朝画家倪瓒,算是有记载的“窨制花茶”鼻祖:将散茶倒入初绽的莲花中,麻线一扎,吸香一宿,次晨晒干,反复三次,得莲花茶。
但有关花茶的偏见,也算是由来已久。
在中国,茶中自带花果香者为上,宋朝“国民文艺偶像”宋徽宗有云,“茶有真香,非龙麝可拟”,便将窨花茶打入冷宫。此后年间,“试茶皆不入香,恐夺其真”。
花茶翻身,一直得等到清末。慈禧太后就是茉莉花茶的忠实拥趸,随身佩戴一束茉莉,上行下效,京城的百姓也渐渐流行开了喝花茶。直到现在,香片仍是北方人民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以前,花茶制作相对简单,即便是慈禧喝的“茉莉双熏”,也不过两道工艺,制茶时候吸香一次,喝前再用新鲜茉莉熏一次;而如今,窨制工艺动辄五六道,制一次茶,要吸走5、6批茉莉花的“香*”,最多能达十余次,反复打磨,才不负“人间第一香”的美誉。
2.花香
茉莉花属于典型的气质花,花不开不香,开久了也不香,只有开放时,才香气四溢。制茉莉花茶,就是要赶在茉莉短暂的开花时间内,让茶叶充分吸收香气,直至茶与花融为一体。
茉莉花香,转瞬即逝,要将它封存于茶中,长长久久地保留下来,绝非易事。
茉莉花茶的制作,始于初春寻找茶坯,而最关键的窨制还要等夏季茉莉花登场。从采摘茉莉到茶花拌合,没有一处工艺不是在迁就着茉莉的习性。花什么时候精油度最高,就得什么时候摘;花开始吐香的时候,就是入茶的时间。
不巧的是,这两个时间节点对花农和茶人都不太友好:摘花,在最炎热的午后,制茶,则在最困倦的深夜。这等精细活,机器几乎无法代替。你喝的每一口茉莉花茶,都凝结着花农和茶人的心血。
茶楼里几块钱的茉莉花茶,和动辄数百元的高级茉莉茶,区别到底在哪里?重中之重,当然是香气的高级程度。即便都是茉莉,香气的质量和浓淡也难统一,差别大致如下:
①茉莉花的瓣数:真正拿来下茶的,是单瓣茉莉和双瓣茉莉,其中,单瓣茉莉是最佳选择。它的香气内敛柔和,貌不惊人,清幽却持久。不过,单瓣茉莉花茶非常稀有:产自福州的茉莉花茶只占全国产量的10%左右,而单瓣茉莉花茶在福州市场上的比例不到5%。
②气温:天气越热,花越多,香气越盛。七八月的伏花,最受茶人欢喜。六月香气柔,七月有甜甜的蜜香,入伏后,喝茶人津津乐道的“龙眼香”、“冰糖香”也渐次可闻。
3.制作
①采花:采花的最佳时间在下午二、三点之间,正是日头最*的时候。此时,高温让花蕾中的精油浓度达到顶峰。同时,花农只能摘含苞欲放的花蕾,开过的也不算数
②伺花:“伺候”这个词,被堂而皇之地收入制茶术语,茉莉之娇贵可见一斑。茶人需要不停地翻动茶堆,合适的温度、湿度和空气含氧量,是决定性要素。
③干茶:茶叶在窨制前,需要再一次复火干燥
④窨制:将茶叶和鲜花层层叠叠反复覆盖十多次,最顶部的茶叶防止香气外扩,然后再用翻耙将花茶堆轻轻推开,让茶和花充分拌和均匀。
等茶花充分混合后,芳香物质在水汽的裹挟下缓缓进入茶叶,填充那些干燥中空的孔洞,大量花香因而涌入叶片。茶叶自身也在悄悄发生着改变:那些代表“苦气”和“涩味”的多酚类物质转化为甘甜,茶性由寒转中和,茶汤色泽也会从嫩绿过渡为清丽的淡*。
静置窨花长达十多个小时之久,和伺花一样,窨花也需要精确控制温度和水分。茶人会不时地把手伸进花茶堆,用体感来试温。
之后用网筛将茶花分离,把做好的茶叶拿去烘焙,重新降低茶中水分的含量以等待下一次窨制。
在最后一次窨制时,为了保持茉莉的鲜灵纯净,不再复火烘焙,这就是所谓“提花”。最后分离花渣就完成了。
茉莉花带有着高雅浓郁的花香,但单茉莉花香入茶会显得空灵,茶香飘而不实,所以,一般会加入玉兰花,以玉兰花香为香气骨架,来承载浓郁却空灵的茉莉花香,从而形成浓郁芬芳、鲜灵持久,香而不浮,鲜而不浊,滋味醇厚的茉莉花茶,品啜之后唇齿留香,余味悠长。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