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花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徐渭所理解的真放本精微是什么样的呢又
TUhjnbcbe - 2023/4/17 8:38:00

真放的气势与精微的章法布局有着重要的关系,在徐渭画作中,有很微妙的呈现。尤其是在其构图复杂的大作品中,例如藏于台湾故宫博物院的《花竹图》在徐渭现存的作品中,很少见到《花竹图》如此大型,画材丰富的作品。根据题跋,此图应是为朋友所作。整幅画面以描绘庭院植物为主,把不同季节的花卉共同组织在画面中。画有梅兰竹菊四君子,另有牡丹,秋海棠,茶花,石榴,首花,绣球花、玉答花,水边的植物如荷花,芙蓉等十六种花卉。

如此多的花卉,如何,有序地编织在一起,章法布局十分重要,另外花卉造型是选用双钩,还是水墨点染,如何区分画材之间的虚实关系,疏密节奏,都需要画家精心统筹,徐渭在这幅作品中,依然发挥了草书入画的特长,勾画点染运用自如。画中以微细多样的墨色变化,线条与块面,黑白关系等要素互相衬托。从构图章法看,此图虽然画材众多,还是属于直起横破的大趋势。起于坡土,湖石。以湖石,竹竿,芭蕉为大的支撑,气势壮阔。湖石以泼墨点出,笔痕清晰可见,可以看出画家循序渐进的笔法。以精微的笔墨结构建筑起如此巨幅的画面,湖石的扭转正是画面大气势线的“转折”,随着气势向上,后面的双勾竹子被芭蕉阔笔勾勒衬托出来。

最奇妙的构思是,有一只芭蕉突然掉头向下,与下面的湖石又形成合掌的环抱。不仅如此,一枝轻巧的新竹横破芭蕉向下的趋势,又有几组双钩竹叶点缀其上。后面一枝梅花树老干又把气势线向上提升一,延伸出画面。最后徐渭以潇洒的长款,把气势合于画面中。不仅文人的情思寄予纸上,画面更是巧夺天工,笔墨结构却是泼墨大写意,双钩等诸多手法,协调有序的构成。只有这种精微的构思,才可为真放的精神做注脚。此图局部又有很多草本花卉,穿插于大的气势线上。正如张立辰先生在笔墨结构的理论中指出的,画面要有主次观念。徐渭这幅作品的主次观念就在起承转合的画面显现出来。在如此大的画幅中,处理整与碎的关系必不可少。

徐渭在此图中,湖石前面,是几组草本花卉,虚虚实实,有双钩,有点染。完全靠后面的湖石统一起来。然后以草书笔法随意勾勒竹子,不断在湖石的玲珑的空白中,穿插而过,但湖石的轮廓线依然保持完整。可见湖石是画面中,起着稳定力量的重要因素,是保持画面整体的关键。然后是几组芙蓉,菊花,山茶,错落有致的安排在湖石的后面,并巧妙地用双钩的竹叶把他们统一衬托出来。就这样,前后有序的杂花在不破坏整体大布局,大气势线的前提下,统一在画面中,既丰富了画面,又表达了作者的独具匠心。可谓妙不可言。通过这幅画作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徐渭长于观察自然生活。

他虽有过自己说“不求形似求生韵”以说,他的画并没有脱离现实,而是善于概括,提炼。不求刻板的形似,而注重追求神似的生动。徐渭于章法布局的精微思考,从他的不同时期的芭蕉画比较,更可以看出他对水墨,黑白虚实的娴熟掌握,章法布局异于常人,技法上有独到创新,在审美上达到了超越前人的脱俗境界。他一生中画过很多幅芭蕉图,配有湖石,和一些花园植物,一般文人画都是寓意美好吉祥。

但徐渭的画是以抒发自己胸中勃郁之气,通过题跋,草书泼墨,又有与众不同的审美意趣。在具体的画面中,我们看到他很精通笔墨干湿浓淡的处理,虚实空白。例如他的雪中芭蕉图,空白处理非常独到,在他之前,无人如此画过。在他之后,似乎也成了绝响。这幅《梅花蕉叶图》,湖石只在芭蕉树下很小的一块,突出了主要画材芭蕉和梅花的风姿,芭蕉叶与其他两幅的表现技法不同,纯用白描勾勒,草书笔法潇洒自如。芭蕉叶筋的勾勒随意疏朗,宛若天成,背景中他仍然用淡墨衬托了,纯白的蕉叶,题跋“似是王维画”,依然是“雪里芭蕉”的意象,用比兴的手法,表现他喜欢的题材。

抒发心中生不逢时,又富有才华激情的感慨。这三幅图中,都有他典型的草书入画的形式,大笔点染,淋漓尽致。章法布局构思精微,完全不是胡涂乱抹。而是充分表现了他真放精神的一面。通过分析徐渭大写意花卉作品中“真放本精微”的特点,凸显了他在其时代与众不同的审美趣味,敢于独创的写意精神。而其作品中,为表达真放精神又是通过具体的技法磨炼,体察自然物象,融合人生的历练,用独特的个性化笔墨结构表达心中的感情和塑造意象的,用书画题跋来抒发自己的画外之情。青藤白阳把笔墨语言的表现力前所未有地拓展,与其时代文人画崇尚雅致,逸笔草草的趣味不同。也成为后世写意画家学习仿效的标杆。

1
查看完整版本: 徐渭所理解的真放本精微是什么样的呢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