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花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手工泥全手工壶的特点及价值
TUhjnbcbe - 2023/4/15 20:00:00

宜兴紫砂创始于北宋,兴盛于明清,紫砂壶原本是一中生活用品,随着社会的发展,生产力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紫砂壶也跟随着改变,制作技术不断改进,由单一的实用品逐渐转化为实用工艺品。如今人们对紫砂壶就更珍爱了。紫砂壶以其独具匠心的表现形式,古朴典雅的迷人色泽,气韵生动的造型艺术,精美绝伦的手工工艺独步海内外,赢得了“世间茶具称为首”之盛誉。

手工泥是由原矿泥块以人工手段捣练的泥,与真空练泥相对。全手工壶,顾名思义,就不必解释了。传统全手工壶的制作技艺已逐级上报,被国务院列入向联合国申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项目之一。

那么,用手工泥制作全手工壶的艺术效果如何?它在沏泡,养玩后,会出现什么样的神奇反映呢?以下就是通过实践得出的几个观点。

一,手工练泥凸显了泥料的透气性

一块精选的原矿敲碎后,用石磨研细,经过筛选,把筛子下面的颗粒和粉末全部浸到容器(如缸或钵)中,搅拌透彻后,沉淀一个阶段,然后挖出来阴凉到一定的干湿度,再捏成团,经过千百次的拍打,放到阴凉处陈腐一段时间,便成了可以制作紫砂壶的材料了。手工泥与真空泥有如下几个方面的区别:一是它的颗粒结构大小不一,排列无序。为了控制泥料颗粒的最大粒径,筛子网眼起着“把关”的作用。而比筛子眼小的颗粒,直至微小的粉末“一家老小”也在筛子眼中“穿窗而入”了。这样,大小不等的颗粒,就拌在一起搀入容器中,使他们浑然一体了。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它们之间的密度,仅仅是自身重量的相互堆积,没有受到外来力量的挤压。往后凉干,经过锤打,颗粒们相互挤压,形成了大间小,小间大的互补状态,这是真空练泥不具备的。二是手工泥的投契性能优于真空练泥。从容器中取出污泥般潮湿的泥料捧到泥凳上就会发现,它的韧性比较差,一松手,就像籼米粉做团子一样,既酥又散,很难捏拢,经过一定时间的揉捏拍打,这个过程锤打-变薄-切叠,上百次重复之后才成为规则的立方体。假如看其断面,就像千层饼一样层层相叠,又密无空隙,这种练法,尽管你花费很长时间,敲得腰酸臂痛,它的致密度仍然大大低于真空机械练泥(人力无法与机器动力相比)。为了掌握第一手资料,艺师用真空练泥机练出来的底槽青与手工泥底槽青各做成试片。在同一高温中烧炼,烧成后的手工泥片断面颗粒大大多于真空练泥,大小颗粒又大大丰富于真空练泥.

二,全手工制作的过程决定了紫砂壶的特性

(1)打泥条。大块的紫砂泥料经过测算所制作品的形状容积,切下相差不大的一块,经过泥槌拍打形成2.5~3.0mm薄的泥条,用竹签来回革平就会出现这样的效果:泥面平整光滑,大小颗粒或侧或正,或斜或竖在条中,而无一“探头探脑”。这是制作过程中第一次保障成形后壶面光洁的办法。

(2)拍身筒。这是与模具成型法或称半手工成型法的最大区别。竖起泥条,蘸脂泥镶接成筒形后,左手托着内壁,右手握拍子轻轻拍打外表。拍子的平面在敲打泥条时,形成若干个小平面。促使它逐步接近所作壶的形体。其中各个小平面的相邻处或称“公共边”泥门反而造成一次小疏松。

(3)篦身筒。上下泥片封瞒后,把握住干湿,用竹片做成的箅子,力度适宜的蓖一遍。然后随着壶身水分的减少,再先后蓖两遍,使壶型达到理想的程度。但这仍然只能说是“粗坯”

(4)光明针。这是成型制作的最后工序,是使砂壶让人落眼定睛的最后环节,这时砂壶的嘴巴已经安装,任何一点不如人意的毛疵,都在此道工序中得到弥补的解决。直到作品表面象新漆台面一样光亮.

从以上制作过程中的四个环节我们会发现这样几点:一是壶面的几次刮革,拍打形成的泥面,粗糙-平整,粗糙-更平整的过程,做后让明针“一统天下”这四个环节,就是把砂壶颗粒一步步推向内壁的过程,因为用明针(牛角片)光壶表面时,所有颗粒毫无疑问地被压入壶身之中,而粉末状态的泥浆,此时经过干燥,柔性极好,结于表面。二是在拍打身筒时由于壶身内壁仅用手托着,其反制力大大小于模具壶的挡力。这两点就决定了手工泥全手工制作砂壶泥门的疏松性。而且由于内壁施压不大而壶面工序又多,砂壶颗粒必然形成内松外紧,内大外小,内多外少的客观状况。特点在于此,优点也生发于此。

三,手工泥全手工作品的三大优点

(1)颗粒大小跨度大,显现自然美。真空练泥其颗粒大小划一,掺入的砂子又粒径一致,练出的泥固然比较纯净,烧成之后,从泥料的肌理角度看,有人为造作整齐划一的单调感。犹如一束美丽的鲜花,朵朵一样开放,看似美,但是这是通过人的选择采摘来的,是清一式的美,不能说是“完美”。完美是由各种美组合而成的。比如一棵漂亮的茶花树上有盛开的花,有侧开落瓣的花,有绽瓣初放朝上的花,有含苞待放下垂的花……高低,横斜,偃仰,俯侧,其自然状态,恐怕是最高明的花鸟画家也难以表现。这就是自然美,是完美。手工泥全手工壶的材质就表现了这种自然美。而真空练泥制作的壶表现出的是整齐划一的做作美,营造美。

(2)是最易养成“包浆”的壶。由于手工泥全手工壶颗粒大小不一,内壁松而外表密,透气性好。所以沏泡时茶叶容易从内壁反渗透到全壶,初泡时,壶的全身热气直冒,而又不“出汗”,这与真空练泥制作的壶有极大区别。真空练泥制作的壶在养壶时,茶汁一般是从壶面通过壶内水的高温烤干而逐渐包浆的。因其材质密度太大,成型时又加上一道反面挡坯的力,因此茶汁由内壁渗透到表面的成分极少。手工泥全手工壶用不到几天,其包浆效果,就像其它壶养了一个月一样。若长期沏泡,搓磨抚摸,那古雅的光泽,如肇庆的端砚,故宫的紫檀椅,温润无比,让人一见而爱不释手了。

(3)是当今紫砂壶中最佳的沏茶器具。古人有言:紫砂壶是沏茶的最佳器具,而手工泥全手工壶就是“当今”沏茶的最佳器具。现代人工作节奏快,多数人用真空练泥和模具成形所制的砂器正规划一,漂亮。“时常需要就好”,我在此无推诿之意,也无门户之见。而在古代直至民国,连制作模具的石膏还没出现,就不可能有“模型货”茶壶的生产条件。据有关景舟大师的生平事迹可以看出,顾大师很不赞成用模具制壶,他认为这是把砂壶从“作品”降格为“产品”。社会在发展,观念在更新,以后又发明了真空练泥,紫砂从艺人员就像书法家有了瓶墨汁,不愿再去研墨写字一样。但是,从民国溯向古代,前辈先贤们都用手工泥作全手工壶。今人的此种做法,是延续古人与古人同一的传统的制壶手段。手工泥制作全手工壶贵在何处?——“盖不夺香又无熟汤气。”今人会友品茗,一天吃茶时间长量又大,次日清晨,洗刷茶具,包括茶壶,从时间上说,不可能让茶具有“熟汤气”,即馊气。而在古代,尤其是农村小户人家,因为珍惜茶叶,往往总会喝隔夜茶,砂壶沏茶有无“熟汤气”就检验出来了。有人专门做过尝试,用同样是底槽青的一把手工泥和一把真空泥的壶,以同样多的茶叶,沏一壶茶。两天后,真空泥壶已有一些变味,而手工泥全手工壶的茶味纯正如初。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东坡此话极富哲理。在“此山中”的人看得越多越深,在此山外的人看病的是局部和表面。

时至现代,紫砂艺术历经过建国后几十年的跌宕起伏时期后,紫砂艺术迎来了它的又一个鼎盛时期。

1
查看完整版本: 手工泥全手工壶的特点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