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花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笔会一念向北法周融媒
TUhjnbcbe - 2023/4/4 22:17:00

乡村的气味里,有许多珍贵的童幼时的记忆,美好到绝妙,难以言说,现在虽每每怀恋和追忆,总有种缥缈混浊不确定感,那些特别的气息,在城市里生活的人很是难以寻觅,即使偶有画面视觉感,但诱觉上既缺少味道!土地温润气韵才是生命的之源,美丽乡村才是生命开启的摇篮!我是湘北人,自小在这里长大。虽然从十多岁离开家乡,但家乡的味道却一直留在心底。常德市委统战部组织网络人士采写团开展的“省市同心美丽乡村”集中采写调研,让我有了“一念向北”,寻味家乡的的机会。

临澧:红色热土

孕育五彩锦绣洞庭湖畔,澧水之滨。临澧是楚文化的重要传承地,湘风楚韵,流传千年。临澧更是红色革命的一方热土,仁人志士,层出不穷。革命先驱林修梅、开国元勋林柏渠、红*将领*鳌、文学巨将丁玲等革命家生于斯长于斯,为救国救民立下不朽的功勋。这次,林伯渠的家乡修梅镇高桥村、丁玲的故乡佘市桥蒋家村(黑胡子冲),都是我们这次采风的目地的。想当年,两位革命家,都是从临澧走出,走上革命道路,探寻救国救民的真理。多少年过去,苦难的旧临澧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红色热土正孕育出五彩锦绣,书写着新时代的诗情画意。正如林老的诗句一样,“最是后园风景好,百花如锦拂檐墙”。

红色,依然是这里的主色调。这些年来,临澧县从遗址保护、文化创造、宣传教育、旅游融合等方面做好顶层设计,激活“红色基因”点燃“红色引擎”,着力打造以林伯渠故居为核心、以丁玲故居、青山水轮泵枢纽工程、湘鄂西苏区太浮山武装斗争纪念碑为教学点的全域性*性教育基地,开创了“红色旅游+生态旅游+*建研学”新模式。自开展同心美丽乡村创建以来,高桥村将美丽乡村建设与4A级景区创建结合起来,整合各类资金近万元,建成了林老故居游客接待中心、林修梅广场和红色革命博物馆。以打造名人故里、创作基地、精神家园为目标,县里启动了丁玲故居景区建设,包括丁玲故居、丁玲文学创作基地、文学会馆、景区道路、停车场和园林建设,整体区域亩,总投资1.5亿元。红色资源正焕发出崭新的活力,吸引八方游客。

绿色也是高桥村和蒋家村的品牌色调。高桥村,着力打造以万亩生态油茶示范园、千亩高产油菜科研园、百亩有机蔬菜采摘园为核心的绿色旅游产业园,并在林老故居周边成片发展千亩绿色太空莲,打造以“伯渠故里”为地标的莲产品。蒋家村通过土地流转,成立了黑胡子冲油茶合作社、茅屋岗农民果蔬合作社等,采取“合作社+村集体+农户+贫困户”运作模式,把贫困户带动起来改变贫穷落后面貌。目前,合作社流转土地完成低改油茶林亩,打造精品油茶亩,发展青脆李亩、*桃亩、大棚蔬菜亩、罗汉果亩,打造出了蒋家村名人文化产业、油茶特色产业、家庭种养产业格局,带领村民摘了穷帽子,过上了好日子。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这里得到了最完美、最生动的解读。青黛之色,触摸着时光的流淌。青砖黛瓦、古朴典雅,是林伯渠故居与丁玲故居相同的色调。在林老故居中,通过图片、文字、实物、影像把“开国大典主持人”身酬革命的生平演绎得立体而丰盈,徜徉其中,以身为教、率先垂范的气息不觉已深深沁入到我们的心脾。“昨日文小姐,今日武将*”,走进丁玲故居,看着丁玲女士的肖像,仿佛时光倒流,再一次感受到了《太阳照在桑干河》的暖意,再一次聆听着“沙菲女士”的灵*自白,不禁感叹,那支能抵“三千毛瑟精兵”的“纤笔”,如何迸发出如此惊人的能量。

橙色,感受别样的温馨。高桥村深入开展村民道德意识和文明意识的宣传教育,开展“平安家庭”“最美*员”“最美村民”“最美庭院”等系列评选活动,蒋家村制定村规民约、家规家训、环境卫生村民公约制定等,都是在营造以家风带民风、以民风带乡风、以乡风促社风的浓厚氛围。那些漂亮的文化墙上,一条条教人做人做事的朗朗上口的谚语、一首首合辙押韵的歌谣,传唱着乡风文明,宣传着社会正能量,总让人觉得,它们的色调,就如同挂满枝头的金桔,焕发着暖意,让人倍觉温馨。

澧县:喜庆与仙境

澧县因澧水贯穿全境而得名,始见于《尚书·禹贡》:“岷山导江,东别为沱,又东至于澧。”南朝梁敬帝绍泰元年()始置澧州,至今已有近1年的历史。

这次采访去的是澧县的双庆村与仙峰村,车行一路,美景相随,艳丽的茶花,金*的油菜花、枝头的金桔硕果累累……让我感触颇深的不仅仅是这些吸睛的美景,双庆、仙峰,正如它们的名字一样,处处透着喜庆,让人邂逅仙境。

双庆村的喜庆,来自于她的环境宜人,洁净温馨。走进双庆村幸福屋场,一条笔直的水泥公路穿越而过,公路两旁绿树葱郁,鲜花盛开;金灿灿的稻谷铺展秋的诗行;一座座仿徽派的特色民居,精气神十足;一面面文化墙色彩斑斓,描绘着农民的幸福梦……

双庆村的喜庆,来自于村民鼓鼓的口袋。双庆村成立了涔怀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紧临涔槐国家湿地公园,合作社种植的蔬菜,经农业部深圳研究所检测,被认证为无公害蔬菜,畅销长株潭等地;同时与湖南大学、中南大学等省内多所大学签约成为高校生态食材配送基地。生态农业的发展,不仅搅活了当地发展的一池春水,更为农民带来了可观的收入,当地农民收入除土地流转固定收入外(每亩元),大部分在家的农民都在生态园从事农业劳动,月收入元左右。与村民攀谈起来,这种喜庆,更是溢于言表,村民们都说,有山有水有钱挣,这样的日子,城里人也比不上。

双庆村的喜庆,来自于它的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双庆村建起了涔怀农耕馆,推开院子里的篱笆门,摆放着那些老物件让人怦然心动的,一蓑一笠,一犁一耙,一个磨盘,一架纺车,不时牵拽着我的思绪,穿越时光的隧道,倾听岁月的故事,触摸根脉的踪迹。“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双庆村的父老乡亲从没有忘记自己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

走进仙峰村,如入仙人之境,这可是实至名归。借“同心美丽乡村”建设之借,仙峰村按照“规划引领布局美、融合发展产业美、村容整洁环境美、宜居宜游生活美、健康文明风尚美”的要求,多措并举,多方努力,建起了集旅游、休闲、垂钓、采摘、养老于一体的美丽乡村。全县美丽乡村示范村、常德市秀美村庄、产业发展示范村、常德市幸福屋场、年申报省级美丽乡村挂牌村......这一连串相当当荣誉,都在把仙峰如仙境的故事,娓娓道来。

津市:津市之今

津市古为荆楚之地,依澧水而生,傍津设市而名,素有“江南明珠、九澧门户”之美誉。当然,它更以孟姜女故乡车胤故里而闻名于世。非物质文化遗产“孟姜女哭长城”、“车胤囊萤照读”的故事广为流传,同心美丽乡村行,我们来到了津市。

古城新颜:

行程的第一站,是万寿宫社区。孟姜女广场即在这里,伫立在孟姜女雕像前,她千里寻夫哭倒长城的凄美传说,似乎又在耳边想起。如今孟姜女站在这里,护佑着一方水土一方人,看着家乡发生的巨大变化,她应该是喜极而泣了。的确,这里发生着巨大变化,一排排新居婉约而立,错落有致;护城河蜿蜒,碧波荡漾。垂柳依依,银杏金*,各自诉说着春与秋的故事。人们或休闲垂钓,或河边漫步,尽情地享受着“秋似洛阳春”的诗情画意。古今交替,红绿相映。停留在万寿宫社区,一排排的文化长廊,一面面的红色记忆墙,所带来的历史感、沧桑感和源远流长的厚重感扑面而来。

津市是革命老区,中共新洲支部、农民协会旧址就在这里。目睹着历经风雨、斑驳陆离的石碑,仿佛看到了当年反抗压迫、争取解放的农民运动的如火如荼。如今,人们把图文并茂的革命先烈故事,汇集成“红色记忆”走廊,组成“红色声音”传播台等,为后人上了一堂堂鲜活的红色教育课。层层叠叠的文字在凸凹之间,化作了传播正能量,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力平台。林荫小道,红色长廄;红绿相映,古今交替,令人回味悠长。

青苗已长成:

泛舟芦苇摇曳、四野透明、纯净天生的毛里湖是我们一行的第二站,满载着堪比西湖之美的毛里湖秋色,我们来到了青苗村。说起当年的青苗村,可是“不见青苗空赤土”。4年前,村里甚至连一条水泥路都没有,村民们依旧沿袭着传统的种植粮棉模式,维持着生计,汗珠子摔八瓣,也不过落个肚儿圆,人均年收入还不到0元。穷则思变,穷则思干。在津市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青苗村两委带领全体村民攻坚克难,敢打硬仗,靠乡村旅游,靠国家脱贫攻坚带来的“红利”,让青苗村发生着“麦陇风来翠浪斜”的巨大变化。近年来,青苗社区与桑宝园蚕桑合作社精诚协作,推出了一项项集游玩、观赏、品尝于一体的休闲体验活动,吸引了周边市民前来休闲度假。社区围绕“产业促旅游、旅游带脱贫”的目标,成立了“绿野青苗旅游产业有限公司”。名声远扬的腊八节及热闹非凡的沙滩乐园,更是搭建起了社区与市场连接的平台,人们在尽情感受满满的获得感和幸福感的同时,也彻底甩掉了贫困村的穷帽子。翘角凉亭、绿草如茵、鲜花摇曳、特色民居、干净整洁的街道,人们脸上的笑容,无不让人感受到了“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的“青苗”的巨大力量。

一念向北,我看到了最美的秋色;一念向北,我听到了最美的故事,一念向北,我捕捉到了最美的光影瞬间,一念向北,我感受到故乡熟悉的味道。我吟诵着最感人、最豪放、最大气的诗句——“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作者:何强华)

1
查看完整版本: 笔会一念向北法周融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