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绿丛中别样娇,金*玉白涌新潮。世间奇果由人榨,席上佳肴任尔调。”油茶树上小茶果化身“*金液体”流入平常百姓家。
贵州具有丰富的油茶资源,漫山的油茶树正散发着最甜的芳香,实现着生态建设和脱贫攻坚的双赢。
截至年,全省共有油茶.4万亩,油茶种植遍布黔东南、铜仁、黔西南、六盘水、安顺等地,油茶籽产量7.5万吨,全省从事油茶产业种植和加工的企业达66家,专业合作社达家。
年,油茶被列为全省深入推进农村产业革命的12大特色产业,从产业规划、资金支持、科技保障、品牌打造等方面,全方位推进贵州油茶产业提质增效。
打好“老区牌”,探索丰产营林新模式
油茶作为我国南方地区主要的生态经济型树种,一次种植,长年受益,是名副其实的“铁杆庄稼”。
贵州是南方重点油茶产区之一,独特的喀斯特丘陵与河谷山地类型较多,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这样的气候及土壤条件十分适宜油茶生长。贵州的许多县市都是远近闻名的“油茶之乡”,诸如望谟、册亨、天柱和玉屏地区久负盛名。
在这些油茶的主要产区,群众对油茶种植管理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发展油茶产业有很好的群众基础。在那里还蕴藏着浓厚的油茶民俗文化,油茶产业便已是联系古今、沟通中外的民族产业。
为了走出一条特色油茶种植发展道路,贵州因地制宜,采取有效措施保障油茶高质量生产。
“现在的亩产是之前的6到7倍,果子多了,我们的收入也多了!”玉屏自治县朱家场镇鱼塘村的村民姚沅明脸上洋溢着幸福。年,他们在县林业局的技术指导下嫁接了11亩高接换冠油茶树,现已丰产。姚沅明一家人的日子可谓是“芝麻开花节节高”,年卖油茶鲜果和茶籽油、油茶残渣等就获得5万多元收入,现在已经在村里修起了三层楼的小洋房。
过去,玉屏老油茶林亩产茶油仅5至10公斤,低产低效大大降低了油茶种植户管抚老茶林的积极性,造成大面积老油茶被砍伐或荒弃。
“不仅种植量要上去,更重要的是推广良种良法,种植效益才会最大化。”大连民族学院资源植物研究所教授阮成江说。近年,大连民族大学、中国林科院亚林所组建专家团队,选派了技术专家赴玉屏挂职。在他们多年的调查研究下,总结出有效解决玉屏油茶低产低效难题的措施。
如今,玉屏的亩油茶良种采穗圃以及亩西南最大的油茶良种繁育基地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该县有亩油茶高接换冠示范基地已进入盛果期,亩均茶油产值达元以上,比换冠前增加元左右。
油茶低产林改造刻不容缓,贵州提出年新造改造油茶林90万亩的目标。截至12月20日,全省完成新造油茶60.47万亩,低改油茶35.02万亩。参与农户户,其中贫困户户,贫困人口人。
开启“融合篇”,构建绿色产业新体系
油茶的一生,历经千回百转,经过油农们勤劳的双手,演绎成千变万化的模样,并深深地烙在百姓的生活中。
延长产业链,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如今贵州积极探索“油茶+”的产业发展模式,呈现出产业融合发展新态势。
“油茶+精品种植”,以耕代抚,以短养长,提高土地产出率。
位于锦屏县三江镇令冲村的“油茶+山核桃”“产学研”示范基地正如火如荼地施工建设,该基地建设面积亩,由锦屏县金森林业投资开发有限公司负责实施,推行红花油茶与薄壳山核桃套种。
“通过项目示范带动,提高油茶、山核桃产量,延长其产业链,合理调整林业产业结构,提升经济林产业在当地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大大地促推脱贫攻坚进程。”锦屏县林业局局长陶通照说。
“油茶+”在产品之间的复合搭配,提升产业价值。
在锦屏县偶里乡寨霞村,大片的茶枯摇身一变成茶枯粉。茶枯是提炼完茶油后留下的残渣,可以应用在洗涤化工、机器除锈、水产养殖、高尔夫球场杀死蚯蚓、美容保健等地方。
“现在我们公司引进一批专家团队,我们建立了博士工作站,对三茶油精深加工产品进行不断的开发,目前我们开发的有护肤油、茶枯粉、山茶皂等一系列山茶油产品;茶枯粉年产值是多吨,价值在万元左右。”贵州绿色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卫林说。
“油茶基地+乡村旅游”,用活资源,农旅一体,延长产业链。
玉屏自治县的茶花泉AAA景区,是依托“中国油茶之乡”的文化品牌和油茶产业优势,利用多低山、缓坡平的丘陵地势而规划建立。景区内有油茶基地、茶花园、科技馆、混寨瀑布、龙泉等景点,周边还有铁柱山、古樟树群等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资源十分丰富,做到了一年四季季季有景看。
目前,玉屏自治县利用油茶林区优良的生态环境和油茶花开“金海雪山”的美景,依托“油茶庄园”“油茶人家”“油茶乐园”等发展旅游业,打造美丽经济,在建油茶产业科技示范园区和茶旅一体园区有4个。
擦亮“金名片”走出经济发展新路子
在机械化时代的冲击下,老旧的生产方式消失在岁月的记忆里。一滴山茶油,炒香万家菜。油茶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
为把油茶品牌打出去,贵州省不断积极探索新销路,聚各方之力助力油茶出山。
——与建设银行等金融机构对接,引导各地积极申报建设银行等金融机构贷款项目发展油茶产业。
——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等地建设个贵州绿色农产品省外分销中心。
——组织油茶加工企业赴重庆参加“中国西部投资贸易洽谈会”、赴广州参加“广东东西部扶贫协作产品交易博览会”、赴上海参加“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宣介企业产品。
线下寻求合作,线上依托大数据优势打造零售批发新渠道。
玉屏自治县已经与上海淘菜猫、北京工服、阿里村播、字节跳动、盒马鲜生等新型电商平台对接。“线上一天能卖6万元左右,产品供不应求。”贵州农特安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张恒崧说,公司统一收购农户茶籽,深加工成统一品牌“玉屏茶油”,通过电商平台畅销全国,买家好评如潮。
今年8月7日,“侗坊优品”电商平台正式上线,贵州省的古树山茶籽油、护肤精油、足肤粉等系列衍生产品均有销售,该平台上所销售的“侗坊”牌古树山茶籽油产品原材料全部来自我省黔东南州从江县、黎平县、天柱、锦屏县等地。增加油茶销售渠道的同时建立起了用户信任机制。
同时,省冷投公司在双龙新区,*平、玉屏县投资11.4亿元建设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冷链物流)项目,降低了油茶产品的市场流通成本,拓宽销售渠道。
好品牌造就好销路。全省有“三山谷”、“梵真坊”、“黔金果”等26个油茶品牌,其中获得贵州省著名商标品牌1个,油茶有机认证产品4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玉屏茶油)1个,贵州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锦屏茶油、册亨油茶)2个。松桃福农鑫农牧公司等16家公司获得19张有机产品认证证书。
如今,贵州油茶在科技的带动下,正带着“纯天然、原生态、无污染、优环境、高营养”的特点,联合衍生产品,融入人类健康、传统文化、饮食文化、生态旅游、休闲康养等文化产业,树立起苗乡茶油绿色有机、健康安全的高端定位。
贵州油茶正带着全方位的新形象,大踏步走向世界。
数据一:截至年,全省共有油茶.4万亩。
数据二:截至12月20日,全省完成新造油茶60.47万亩,低改油茶35.02万亩。
数据三:新造改造油茶林参与农户户,其中贫困户户,贫困人口人。
数据四:全年培育油茶苗木万株,其中2年生以上优良苗木万株。
铜仁松桃:生态资源变“绿色银行”
武陵深处的松桃自治县,花香四溢。万亩连片的油茶,正孕育着来年的又一次丰收。县经开区福农鑫农牧开发有限公司的油茶加工厂内,余名工人正在熟练而有序地晾晒、筛壳、运送、分拣、炼油……每天都有吨山茶籽变成香油。
“一天80块钱,除草、施肥样样都做。包吃包住,餐餐还有肉吃!一个月纯收入0元。”对于这份工作,木树镇的麻桂竹赞不绝口。
年,在外经商的松桃人陈建群嗅到油茶“*金油”的商机,便决定返乡种油茶。“松桃土地肥沃,无工业污染,眼看适宜种植油茶的大片荒山土地闲置,真的可惜。在有关专家指导下,我们决定大力发展油茶产业,打破松桃‘守着聚宝盆过穷日子’局面。”陈建群说。
在当地林业局的大力支持下,公司以每亩每年元的价格在盘信镇、正大镇、长兴堡镇、木树镇等4个乡镇流转了3万余亩撂荒土地种植油茶。同时,建设年产0余吨的油茶油脂加工厂一座,实行产加销一条龙经营。
“除了务工费、土地流转费,油茶挂果采摘后农户还有3成的分红款。”陈建群说。
年,0余亩油茶陆续进入丰产期,每亩产量达0斤以上。这让当地农民享受到了实实在在的效益。近3年来,陈建群带领户农户在家门口实现年户均增收2.6万元以上,户贫困户脱贫摘帽。经过9年的不懈努力,昔日数万亩荒山变成了生机盎然的“金山”,变成了当地农民在家门口增收致富的“绿色银行”。
松桃是黔东北主要林区,境内林地面积占山地面积的80%以上。近年来,全县狠抓农村产业革命深入推进,坚持以林业产业发展作为结构调整的主攻方向,将油茶产业作为长效化、生态化和农旅化全力推进;制定《松桃苗族自治县农村产业革命油茶产业发展实施意见》,重点集中打造大兴至盘石、*板至木树和太平至寨英三条油茶产业示范带,计划通过4年时间,新建油茶产业基地20万亩,低改4万亩,累计建成油茶产业基地30万亩;新增油茶产业经营主体家以上,实现年产值达30亿元以上,带动13.5万农户持续稳定增收。
黔东南黎平:油茶助农脱贫有秘方
今年油茶丰收的季节,李大贵花1元买回10卷黑色尼龙网,垫在油茶树脚,在地面形成一张网,接住成熟后落下的油茶籽。去年,他已铺过10卷。因为“好用”,今年又增铺了10卷。
“通过铺网,省了劳力,采收茶籽的效率提高了10倍。”李大贵说。茶籽掉在网上,收籽时站在高处,扯着网往下抖,茶籽堆在一起,搓进器具里,挑回家用风箱吹净杂质,一天可收多斤油茶籽,而靠手工捡,人均一天只能捡拾50斤左右。
“全靠油茶林助我脱了贫。”李大贵是黎平县洪州镇阳朝村人,家世代种油茶,结婚分家后,他分得2亩油茶林,通过精心管护,成为小家庭的“油瓶子”。
李大贵是个勤快人,因身体的原因,很少外出务工,在家靠耕种谋生。随着两个孩子长大、上学,负担越来越重,李大贵琢磨着新的致富途径。
没有文化,没有技术,李大贵选择了“祖传”的油茶产业,决心从这里找到一条致富路。年,他在山上种植8亩油茶,精心管护,一年至少除草两次草施一次肥。年,邻居炼山时,不小心走火,烧了他的部分油茶林,李大贵擦干眼泪,更加精心管护。
付出终于有了回报,去年,李大贵收获茶籽斤,留下自己吃的,销售茶籽1多斤,收入万余元,加上数千元的钩藤收入,李大贵顺利脱了贫。
“这几亩茶园,就是我家今后的钱袋子。”李大贵种植的是当地老品种,当地人称“江西油茶”,味道好,出油率高,油茶籽卖得起价,小贩上门收购,每斤单价在7元以上,高时8.5元。
像李大贵一样守护着家.乡的油茶林,从中获益的村民还有很多。漫山遍野都是油茶树,祖祖辈辈辛勤耕耘,用心培育。这里成了脱贫致富的“聚宝盆”。
黎平县始终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将产业脱贫与生态绿化相结合,按照“人均一亩油茶”规划目标,进一步壮大油茶产业,将油茶产业打造成传统优势产业和特色主导产业之一,有效助推贫困群众长远增收致富。
目前,全县油茶种植面积达32余万亩,年产油茶籽1.87万吨,年综合产值4.9亿元。共有油茶合作社19家,3.5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从中受益。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金忠秀
编辑何涛编审杨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