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花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一镇一业打响惠州茶产业品牌南方新闻
TUhjnbcbe - 2023/1/24 16:37:00
贵阳治疗儿童白癜风 http://news.39.net/bjzkhbzy/211019/9580342.html

在惠州市博罗县,几乎不下雨的天气已经持续了将近天。

日复一日的晴空万里对茶农来说并不算好事——冬季的干旱和大风交叠而至,雨水不足会导致冬茶明显减产。在湖镇镇岗南村,茶娘梁洁莲的石芽坝茶田原本预计可以收获约斤茶叶,至今却只有不到80斤的收成量。

在这个收成不尽如人意的季节,梁洁莲却有了新的收获——一次偶尔的机会,梁洁莲试尝了茶树上的茶花,那一口清甜让她惊讶,她把茶花采下泡茶,竟发现花茶别有一番风味。最近,她准备在自己的茶庄里上架干茶花,让更多人品尝到石芽坝山茶的另一种风味。

在博罗县湖镇镇推进乡村振兴的进程中,像梁洁莲一样的茶娘等新型农民正在积极发挥主体作用。借助“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的实施,农村的沉睡资产不断被盘活,越来越多像石芽坝茶一样的特色农作物正在湖镇的乡野田间茁壮生长。

采写:南方日报记者廖钰娴乌天宇

摄影:南方日报记者梁维春

石芽坝山茶年产值近千万元

博罗石芽坝山茶是惠州众多茶叶种类的其中之一,已有上百年历史。由于当地水土中矿物质丰富,茶树生长环境无污染,加上全手工采摘炒制,颇受爱茶人士青睐。

石芽坝位于博罗县湖镇镇岗南村地界,是一个区域的传统地名,属当地远近闻名的产茶专业村,本地人对当地产出的茶叶都叫做山茶,故石芽坝出产的茶叶也叫石芽坝山茶,尽管总产量不高,但是在石芽坝种出的山茶却有着极好的品质。

虽然石芽坝山茶有近百年的种植历史,但直至20世纪80年代,湖镇仍然仅有个别家庭小规模地种植茶树,茶叶采摘回来炒制好都是自家喝或是送亲朋好友。后来当地农民发现种植茶叶比种植其他农作物更容易挣钱,越来越多的农户加入种植茶叶的队伍,石芽坝山茶的种植规模才渐渐扩大。如今,石芽坝山茶主要集中种植在湖镇镇岗南村、光辉村、下村村等地,种植面积约亩,年产值近千万元。

梁洁莲嫁到岗南村时,石芽坝山茶的种植加工已是她丈夫一家的主要营生手段。婚后,她与丈夫叶振武一起,开始学习家中祖传的手工制茶,慢慢地,茶树种植面积从几亩扩大到20多亩,她也慢慢积累并提炼了一套实用的茶叶管护、采摘和加工的经验。

如今,谈起石芽坝山茶,梁洁莲了如指掌。她告诉记者,石芽坝山茶的制作可分为杀青、揉捻和干燥三个步骤,其中关键在于杀青。鲜叶通过杀青,酶的活性钝化,内含的各种化学成分,基本上是在没有酶影响的条件下,由热力作用进行物理化学变化,从而形成了绿茶的品质特征。冲泡时石芽坝茶具有色绿、味甘、气香、水滑的独特之处,茶形条索粗壮、紧实,茶叶整条、无杂质。

20多年的学习经验让梁洁莲学会用传统工艺制得一手好茶。几年前,她创办了博罗县湖镇石芽坝山茶专业合作社,联合5户农户一起从事石芽坝山茶的专业加工生产,凭借得天独厚的自然生长环境和优良的品质,茶叶销往香港、深圳、东莞等地。目前,明年的清明茶已经被预订,市场价也高达每公斤多元。

11月8日,她在湖镇镇上的茶庄开业了,自此打通了从茶叶本地化种植、管护、制茶、包装、再到销售的产业链条。

茶叶减产引发新商机

当博罗气象台于11月4日发布森林火险红色预警信号时,梁洁莲正在筹备茶庄的开业。连日来的干旱天气让森林火灾的风险剧增,也让梁洁莲位于湖镇镇岗南村的茶田大大减产。

在梁洁莲超过20年的种茶经验里,这样的减产并不算罕见。不过,今年她却因此有了特别的收获。

11月底,梁洁莲在茶田里察看石芽坝山茶树生长状况时,茶花正开得繁茂。她掐下一朵,把花蕊触及舌尖时,意外地尝到了一阵清甜。“那个味道一下子就把我迷住了,我马上想到,为什么不试试用茶花泡茶呢?”

种茶产茶20余年,梁洁莲一家遭遇过不少诸如“增产不增收”的农业生产“魔咒”。“我觉得搞农业实在是太被动了,‘看天吃饭’的命运很难改变。”梁洁莲说。

“物尽其用,变废为宝”,这个诞生于传统农业社会的民间智慧,正在成为湖镇茶农发展茶产业的新路向。

从70年树龄的石芽坝山茶树上采下茶花后,梁洁莲第一时间做了“小白鼠”——先是用温开水冲泡,略有涩味,但舌上有回甘;随后,她又试着用矿泉水泡花茶,茶花重新吸足了水分,在杯里缓慢地舒展开,香甜逐滴渗入茶汤里,初品没有特别的味道,在第二口茶以后,茶花才舍得释放出特有的香气,在舌尖上萦绕。

起初,她并不打算把茶花纳入销售范围——茶花里有丰富的花蜜,久放容易产生酸味,因此只有新鲜采摘的茶花和充分晾晒后的干花才能用于泡茶,然而,耗费20斤新鲜茶花才能晒出一斤干花,从生产的角度看,产出效益并不高。

梁洁莲的朋友们成为首批品尝这种特别花茶的茶客,在品尝过后,她们强烈建议梁洁莲在茶庄上架花茶,让更多人品尝到石芽坝山茶的另一种风味。

梁洁莲这才下定了决心,开始为花茶的上架做准备,在家中楼顶开始晾晒茶花。

“茶花泡茶,不仅好喝,还要好看。”为此,梁洁莲最近特意订制了喝花茶用的高脚透明玻璃杯,靠近杯沿的位置还特别加了茶滤,用以遮挡饮茶时向口中滑来的茶花。她希望,通过工具赋予的仪式感,让喝茶成为被更多人享受的高雅生活方式。

茶文化平台培育本土品牌

从采摘茶青制售茶叶,到采摘茶花制作花茶,梁洁莲的探索是惠州茶农不断探索产业发展方式和方向的缩影。

“岭外惟惠俗喜斗茶”,这是多年前宋代诗人苏东坡对惠州茶产业的描述。不仅如此,更多史料曾记载,在唐代时期博罗罗浮山的茶园便已初具规模,茶叶广泛种植,茶叶文化及相关民俗活动盛行。

多年来,石芽坝山茶依靠茶农村民口口相传的方式进行销售,市场拓展缓慢,这也是惠州茶产业发展面临的通病。作为农村产业发展中的特色农产品,惠州茶产业小众、产量不大,但产出效益高,产业发展前景广阔,尤其对贫困山区具有较强的经济带动性,更容易引导走上现代化产业发展道路,被外界看好。

数据显示,惠州市茶叶种植面积约6万亩,仅年初上市采摘的春茶产量便达到吨,其中,柏塘山茶、罗浮山甜茶、南昆山毛茶、惠东仙人茶等产品的市场美誉度逐年上升,种植规模、技术、品质等得到快速提高。

年,惠州发布《关于推进“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年)种植发展技术性指导意见》明确,将规划茶叶种植专业镇村的优势发展区域,重点打造以柏塘龙头村为核心的千亩紫芽茶产业带、惠东白盆珠横江村的岩茶产业带、龙门县南昆山上坪村的可可茶专业村等专业镇村,着力于优化茶产业种植品种、规模化生产、品牌化加工、商品化发展等。

在茶文化推广及市场培育方面,惠州也已形成一套完善的民间茶叶评价体系。今年6月,惠州市优茶集茶叶审评中心成立,其标志着该市茶产业发展将进入全新阶段,中心配备科学专业的茶叶检测装备实验室、茶文化宣传展览室、茶艺技艺培训多媒体室等,为惠州茶叶种植、茶艺从业人士提供全新场地。

11月18日,惠州第十届斗茶大赛举行,经过了10年发展,由惠州市茶文化促进会主办的斗茶活动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茶叶种植者、合作社、企业参加,斗茶比赛不仅成为推广宣传本土特色产业的平台,也成为提升从业者种植、制售茶叶技能,分享交流行业信息的有效途径。

“继续提升茶品质,打响茶叶品牌,做强特色,把推动茶产业发展作为带动农民增收、促进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惠州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

■观察眼

以茶致富

向“微笑曲线”

两端拓展

在茶叶产出的淡季,博罗湖镇石芽坝山茶茶农发现了茶花的魅力与价值。其实,不仅是茶叶和茶花,茶树一身均是宝,比如茶梗可以收集起来做成安神保健的茶枕,茶籽可以压榨成油,同样具有显著的保健功效,且价值连城。往往,看似不起眼的农业种植也能拓展出意想不到的经济价值,人们缺少的是积极探索的精神和融合发展的思路。

按照产业发展的“微笑曲线”理论,茶叶种植是底部,而研发、品牌和创新则是两侧扬起的高附加值领域。当前,惠州茶产业仍处在竞争“微笑曲线”的底端,搏杀于市场的“红海”,让茶产业脱胎换骨,必须走全产业链之路,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让茶叶从“红海”中解脱出来,走向市场的“蓝海”。

笔者认为,惠州茶产业在历史、文化、地理环境、品种资源等方面独具优势,且已经具备“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的产业发展基础,产业进一步融合发展的关键,便在于把一二三产业做精、做强、做优。

比如在第一产业方面,可以加大对散户茶农技术培训,提高种植及加工技术,改善老茶园环境,提升生产规范等,为产业发展“接二连三”夯实基础;在第二产业方面,提高机械化利用率,生产出具有统一口感和具有辨识度的特色茶产品,并开发出适销对路的茶叶衍生品,如茶花、茶梗、茶油等,以提高茶产品有效的供给;在第三产业发展方面,可推动茶产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健康养生、休闲观光、体验展销等产业深度融合,实现茶区变景区、茶园变公园、产品变礼品、农房变客房、劳动变运动。

“新则活,旧则板;新则通,旧则滞”,在现代农业发展中,只有把研发、生产和行销构成三大支撑点,以改革思维、创新方法壮大产业,不断提升农产品附加值,方能在变化莫测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真正实现传统产业升级和农民增收致富。

1
查看完整版本: 一镇一业打响惠州茶产业品牌南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