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爱心接力不忘初心 http://m.jpm.cn/article-70129-1.html第一章Foreword·译本前言
古往今来,描绘妓女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不胜枚举,唯独《茶花女》获得了世界声誉,在亿万读者中流传。这部小说自一八四八年发表后,即获得巨大成功,经作者小仲马于一八五二年改编成剧本上演,再次引起轰动,人人交口称赞。意大利著名作曲家威尔第于一八五三年把它改编成歌剧,歌剧《茶花女》风靡一时,流行欧美,乃至世界各国,成为世界著名歌剧之一。《茶花女》的影响由此进一步扩大。从小说到剧本再到歌剧,三者都有不朽的艺术价值,这恐怕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文艺现象。
饶有兴味的是,《茶花女》在我国是第一部被翻译过来的外国小说。近代著名翻译家林纾于一八九八年译出这本小说,以《茶花女遗事》为名发表,开创了我国近代的翻译文学史。描写妓女的小说和戏曲在中国古已有之,但似乎没有一部写得如此声情并茂,人物内心的感情抒发得如此充沛奔放,对读者的感染力如此催人泪下,因此,《茶花女》的译本必然会获得令人耳目一新的效果。近一个世纪以来,这本小说在我国受到的热烈欢迎,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温馨提示:全文小说可点击文末卡片阅读)
《茶花女》是根据小仲马的一段亲身经历写成的。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初,他认识了一位交际花,她名叫玛丽·迪普莱西,真名为阿尔丰西娜·普莱西,尤爱茶花。很快他就成为她的情人,为她负了债。但次年他们发生了争吵,断绝了来往。一八四六年,她秘密嫁给了一位伯爵。一八四七初,玛丽病逝于巴黎,时年二十三岁。小仲马在马赛得知了噩耗,赶回巴黎,花了一个月工夫,一气写成了《茶花女》。
《茶花女》是部爱情小说,它从生活中来,经过作者的提炼,被作者诗意化了。男女主人公都有真挚的爱情。玛格丽特甘于牺牲自己向往的豪华生活,处处替情人着想,不肯多花情人一分钱,宁愿卖掉自己的马车、首饰、披巾,也不愿情人去借债。在面对着是要自己的幸福呢,还是替情人的前途着想、替情人妹妹的婚事考虑时,她毅然地牺牲自己,成全情人,“她像最高尚的女人一样冰清玉洁。别人有多么贪婪,她就有多么无私”。作者高度赞美了玛格丽特的爱情。阿尔芒对她则是一见钟情,听不进任何人的劝阻,哪怕倾家荡产也在所不惜,又暗中将母亲给他的遗产送给情人。直至情人死后埋入地下,他仍然设法将她的遗体挖掘出来,见上最后一面。玛格丽特尤其看中阿尔芒的真诚和同情心。她对他说:“因为你看到我咯血时握住了我的手,因为你哭泣了,因为世间只有你真正同情我。”而别人找她“从来只是为了他们自己”,两相对照,玛格丽特的选择就是自然而然的了。她死后受到的冷落是作者对社会上那些“正人君子”丑恶面目的揭露。此外,阿尔芒的父亲体现了当时资产阶级的道德观念。他严词开导儿子未获成功之后,采用调虎离山计,单独跟玛格丽特交谈,希望她不要危及阿尔芒妹妹的幸福,使玛格丽特无法坚持己见。这个人物写得也很生动。全书情节紧凑,叙述者与小说主人公轮流出现,书信与叙事交叉安排,读来跌宕起伏,显示了小仲马精湛的艺术技巧。
郑克鲁
(点击上方卡片可阅读全文哦↑↑↑)
感谢大家的阅读,如果感觉小编推荐的书符合你的口味,欢迎给我们评论留言哦!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