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花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聊非遗,上海植物园的海派盆景故事下 [复制链接]

1#

抗日战争前期,上海虹口区花园路上有十二家日本侨民开设的园艺场,如金丰园、新绿园、幽方园、松丰园等,专门生产经营从日本进口的花卉、盆景。抗战胜利后,这些日本侨民纷纷回国,盆景由国民党农林部接收,集中放置在地处虹口区的一个市立农场里,并留用了日本盆景技师平井秋二和佐佐木。解放后这批盆景并入龙华苗圃(上海植物园前身),二位技师也成为苗圃的正式职工。

年,龙华苗圃已经开始大量收集并制作盆景。在公私合营的高潮中,黄德邻经营的黄园中来自日本的松柏盆景和杜鹃、茶花,祥顺农场的杂木盆景为主的各类盆景也并入龙华苗圃,使龙华苗圃的盆景收藏更加丰富。

上海植物园前身龙华苗圃盆景收藏

上海植物园早期盆景收藏

年,上海盆景协会(后更名为“上海市盆景赏石协会”)正式成立,研究创作山水盆景,微型盆景等。协会的成立有效地将上海地区盆景爱好者组织起来,积极举办展览,频繁交流技术,上海地区盆景产业蓬勃发展。

年,盆景专家周柏真提出“必须师法自然,反对矫揉造作、呆板失真,并要去芜存菁,在学习各地传统盆景风格基础上刻意求新”的主张。

年在龙华苗圃旧址上筹建上海植物园,年,上海植物园盆景园正式对外开放,同年,上海植物园盆景研究所正式成立,盆景创作方面活动空前活跃,盆景研究方面尤其对盆景起源的研究和海派盆景风格研究取得显著成果。其中,在陕西乾陵发掘得唐章怀太子李贤墓的甬道壁上绘有侍女捧盆景的画,这一发现比日本最早记载盆景的史料早了数百年。这个研究成果终于打破了国际上关于盆景起源争论不休的局面,正本清源,使得全世界一致公认盆景起源于中国。研究室将研究成果编纂成《龙华盆景》一书,由上海科技出版社出版。

日本发文承认

盆景起源于中国

日本盆景专业人士来

上海植物园学习海派盆景

年4月国家城建总局为弘扬中国盆景艺术下达(五)—52—(三)《中国盆景艺术的研究》科研项目,后编写了科研成果《中国盆景艺术》并由《城乡建设》杂志社出版。其中以上海为代表的“屈伸自如,雄健精巧”的海派盆景被列为我国树木盆景五大流派之一。

上海植物园镇园之宝

《松鹤延年》旧图

上海植物园镇园之宝

《枯荣相济》旧图

年,上海植物园成为国内第一家盆景出口的专业单位,以“龙华盆景”为代表的海派盆景逐渐走向了国际市场。上海植物园利用盆景优势制作小盆景,通过上海土产进出口公司将盆景出口到欧美诸国,连续数年参加广交会,极大地提高了海派盆景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英女王对中国盆景赞不绝口

年,上海植物园公开发表题为《上海树桩盆景风格研究》的论文,海派盆景“师法自然,苍古入画”的艺术特点进一步被盆景行业及公众所熟知和认可。自此,“海派盆景”作为中国盆景五大流派之一走上中国盆景发展的舞台。

海派盆景相关论文

年9月建设部城市建设司、中国风景园林学会、中国花卉盆景协会首次授予10位传统盆景艺术家为"中国盆景艺术大师"荣誉称号,其中就有来自上海植物园的殷子敏先生。殷子敏先生成为中国首批“中国盆景艺术大师”标志着盆景艺术作为国粹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里程碑,也标志的海派盆景得到了国家及盆景行业的广泛认可和肯定。截止到年,由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和中国盆景艺术家协会分别授予上海地区的"中国盆景艺术大师"共计7位(殷子敏、汪彝鼎、李金林、胡荣庆、邵海忠、王元康、乔红根),其中殷子敏、汪彝鼎、胡荣庆、邵海忠均来自上海植物园。这在一定程度上奠定了上海植物园作为海派盆景传承与发展的重要核心地位。

全国盆景艺术大师

殷子敏、汪彜鼎作品

全国盆景艺术大师

胡荣庆作品

上海植物园多年来一直坚持弘扬传统文化,在盆景艺术的推动和传承上做了大量的努力和工作,举办过多次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活动。近年来盆景工作者在传承的同时,积极调整工作思路,改善传统方法,探索盆景精细化管理模式,做出更加符合时代要求的尝试和探索。

图:资料图

审核:王玥明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