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爱心援助定点医院 https://disease.39.net/yldt/bjzkbdfyy/6169821.html年3月13日,著名男高音歌唱家李光羲去世,享年93岁。
“美酒飘香啊歌声飞,朋友啊请你干一杯,请你干一杯。”每当《祝酒歌》熟悉的旋律响起,观众们就会不由自主地联想到这首歌的演唱者,站在舞台中央,西装革履,精神矍铄,中气十足的李光羲。
从二十多岁开始唱歌,到九十岁依然活跃在舞台上,将近七十年的时光岁月,李光羲都专注于歌唱事业。
年,李光羲出生在天津的一个普通家庭,父亲在煤矿工作。17岁那年,他的父亲英年早逝,一下子失去依靠的李光羲,不得不承担起家庭的重担。
于是,李光羲辍学接替了父亲的工作,在开滦矿务局当一名小职员,以此来维持家庭开支,供弟弟妹妹上学。承担起养家糊口的重担,并没有让李光羲感到命运的不公。
李光羲与音乐结缘,也离不开他所生活的环境。他在很小的时候,就参加了附近的唱诗班,学会了五线谱等基本知识。
他好几个亲朋好友家里,都有留声机、收音机、钢琴,他从小就喜欢去串门,主要是为了听唱片、练钢琴。每当有这样的机会,他总会全身心投入。
唱歌是讲究天分的,除了要具备一副好嗓音,还要有最起码的旋律感。李光羲晚年在谈到自己的歌唱事业时,他感恩于父母给了他不错的嗓音。
但仅凭先天条件,是不足以支撑他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唱歌爱好者,走向全国成为家喻户晓的歌唱家。参加工作以后,只要一有时间,他就喜欢研究与音乐相关的领域,经常练习唱歌,总结自己的不足之处。
因为爱唱歌,李光羲跑遍了天津大大小小的剧场,他通过登台献唱来提升自己,逐渐成为天津小有名气的业余歌手。
李光羲也曾思考自己的未来,他想在音乐的道路进一步发展。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年,中央歌剧院到天津演出,他看得如痴如醉。对于他来说,这也是个难得的机会,他决心要去争取。
李光羲鼓足勇气报考中央歌剧院,他的内心其实也犯嘀咕,自己没有经过专业的训练,人家会不会要他这么一个业余歌手呢?
李光羲一开口,就让评委们眼前一亮。最终,他凭借着形象、气质、嗓音等多方面的优势,顺利进入中央歌剧院,从此他的人生发生了改变。
在接受了一段时间的专业指导,李光羲的唱功有了明显提升,他逐渐在中央歌剧院站稳了脚跟,后来成为单位的台柱子,活跃在歌剧的舞台上。
年在周总理的亲自指示下,歌剧《茶花女》进行首演,这是新中国的第一部古典歌剧。出于对《茶花女》的重视,当初在选演员时,歌剧院经过研究决定,让李光羲来演男主角阿尔弗雷德。
李光羲在听到这一消息后,激动万分,他深知这部歌剧的重要性。他在心底里暗暗发誓,一定要认真排练,努力演好角色,以此来回报周总理的关切。
日理万机的周总理,也抽空来看《茶花女》的演出,顺便看望所有演职人员。在演出进行到第二幕时,歌剧院的工作人员发现,刚刚还在座位上认真观看的周总理,此时却离开了。
直到演出结束,周总理上台和所有演职人员握手表示祝贺,大家才从他身边的工作人员口中得知,周总理离开座位后,又在楼上、楼下换了不同位置,就是想了解剧场的观看效果、音响效果。
《茶花女》的演出非常成功,所到之处座无虚席,李光羲自然也红了起来。在随后的几年时间里,李光羲先后出演《货郎与小姐》、《叶甫根尼·奥涅金》等歌剧,成了歌剧届响当当的知名演员。
如果说歌剧让李光羲走红,那么后来的一首首金曲,便让他成为家喻户晓、人尽皆知的歌唱家。
他先后演唱了《祝酒歌》、《何日再相会》、《太阳出来喜洋洋》、《北京颂歌》、《牧马之歌》、《远航》等多首歌曲。年,李光羲凭借《祝酒歌》获得了中国第一届金唱片奖。
关于《祝酒歌》还有一段小插曲。
有一次在中央歌剧院排练的时候,李光羲看见女中音歌唱家苏凤娟手中拿着一张歌片儿在看,就问她从哪弄来的。
苏凤娟告诉李光羲,是作曲家施光南寄来的。于是,李光羲拿过来看了半天,并饶有兴致地哼唱起来。还没唱完,他就激动地表示,这首歌太好了。
李光羲和施光南取得联系,给予这首歌充分的肯定,具有强烈的时代色彩,同时也表达了自己想唱这首歌的想法。李光羲并不想夺人之美,他和苏凤娟商量,两人都唱这首歌,如果同台他就不唱。
为此,施光南按照李光羲的声色,进行重新配乐,在拿到歌谱以后,李光羲就抓紧时间练习。那时候文艺界刚刚复苏,一首新歌在进行公演前,先要送到单位领导那里审查。
没想到的是,因为歌词和旋律太过欢快,不符合当时的环境,《祝酒歌》没有通过审查,李光羲和施光南都感到遗憾。
年春,李光羲接到通知,让他和几位歌唱家参加国宴演出,要求唱一些欢快的歌。李光羲第一时间就想到了《祝酒歌》,当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乐队时,大家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这首歌虽然是歌唱新时代,但没有通过审查,如果出了问题怎么办。最后李光羲一锤定音:“就唱《祝酒歌》,出了问题我负责。”
李光羲平复了下心情,整理了一下衣服,迈着大步向台上走去。在乐队的配合下,他拿出了最好的状态,把所有的激情都倾注到了这首歌上。
刚一唱完,台下便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李光羲终于松了一口气。演出完毕,他立即把这一消息告诉了施光南。
之后,不知各种原因,《祝酒歌》又被雪藏。直到一年后的“迎新春文艺晚会”,这首歌才再次回归舞台。
李光羲在艺术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离不开贤内助的鼎力支持。李光羲的夫人王紫薇,于年出生在天津的一个富商家庭,两人之所以能够走到一起,也是因为音乐结缘。
年国庆,初到中央歌剧院的李光羲,在合唱队认识了比他小八岁,就读于北京大学的王紫薇。李光羲对王紫薇一见倾心,下决心一定要娶她为妻。
李光羲兄长般的嘘寒问暖,渐渐打动了王紫薇的芳心。当得知两人在交往时,王紫薇的父母却提出了反对意见,理由是门不当户不对。
李光羲家里八个兄弟姐妹,父亲英年早逝,他中学没毕业就接替了父亲的岗位。而王紫薇家境殷实,她又就读于中国顶尖学府,两人又有着八岁的年龄差。
坠入爱河的王紫薇并没有听从父母的建议,她认为李光羲有事业心,会体贴人,对家庭负责。经过马拉松式的爱情长跑,年两人终于结婚。
婚后的两人相濡以沫,恩爱有加,即使在经济拮据的年代,李光羲也始终会记得妻子的生日,想办法为她庆生。
李光羲的歌唱事业也并非一帆风顺,他在40多岁的时候,被医生确诊为“喉肌弱症”,以后很有可能就不能再唱歌了。他拿着诊断书看了一遍又一遍,泪水逐渐涌出,他准备为之奋斗一辈子的事业,难道就这样走到尽头了吗?
在得知了丈夫的病情后,王紫薇耐心开导他,鼓励他要振作起来,只要有一线恢复的希望,就努力去争取。于是,李光羲每天进行气息训练,经过六年的坚持不懈,他最终重返舞台。
风风雨雨几十年,李光羲和王紫薇白头偕老,始终不变的是对彼此的爱。他们时常会骑着老年代步车出门,被观众认出要求合影时,李光羲没有一点儿明星的架子,尽量满足对方的要求。
李光羲夫妇育有三个女儿,大女儿李棠在父亲的熏陶下,也走上了音乐的道路。通过自己多年的努力,在专业上取得了一些成就,她现在是上海音乐学院声乐系教授,曾经几次和父亲联袂演出,都赢得台下雷鸣般的掌声。
九十多岁还依然活跃在舞台上,李光羲有些自己的养生秘诀。
从十岁到九十岁,八十年的时间里,李光羲始终坚持通过游泳来锻炼身体,增强抵抗力。他从不抽烟、不喝酒,忌辛辣食物,就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嗓子,把最动听的歌声留在舞台上。
李光羲为心爱的音乐事业奉献了一辈子,他兢兢业业,从不假唱,始终把观众放在最重要的位置。愿老先生在天堂也能放声歌唱!